甘肃零距离:北条麻妃99-香港展“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呈现中法宫廷交流史
澎湃新闻获悉,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全新特别展览“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于12月18日对公众开放。展览精选故宫博物院及凡尔赛宫近150件珍品,呈现中法宫廷在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互相欣赏、启发及交流的历史,以及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友谊。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 纪中法文化交流”特别展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及中法文化旅游年,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联合主办的“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展览,展出文物包括八件中国国家一级文物,以及法国凡尔赛宫珍贵馆藏和近年的新藏品,其中大部分展品是首次在香港亮相。展品中也包括香港海事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提供的部分借展文物。
四个部分探讨两宫的辉煌交流史
十七至十八世纪正值中法两国宫廷的辉煌时期。在康熙(1662–1722年在位)、雍正(1723–1735年在位)及乾隆(1736–1795年在位)三位皇帝的统治下,清王朝经济和文化发展蓬勃,也开启了中外贸易的崭新篇章。与此同时,法国也在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统治下,缔造了波旁王朝的辉煌时代。两座宫殿虽相距千里,两国君主亦素未谋面,但两国对彼此充满好奇。
左:乾隆帝朝服像(局部),宫廷画家,清乾隆(1736–1795年),绢本设色立轴 ©故宫博物院;右:穿着加冕礼服的国王路易十四(局部),亚森特.里戈,1701–1712年,布面油画 ©凡尔赛宫
法国皇室对中国文化及艺术有着浓厚兴趣。路易十四追逐当时风行欧洲的中国青花瓷潮流,甚至在凡尔赛宫的花园中建起一座“瓷宫”。而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的王后玛丽·莱什琴斯卡对中国艺术情有独钟,将自己在凡尔赛宫的私人套房布置成“中国厅”。
约1670-1680年,亚当·佩雷勒(Adam Pérelle)所作花园一侧的特里亚农瓷宫景象版画
当时,大量中国工艺品和书籍进入法国宫廷和贵族的视野,引发了以凡尔赛宫为中心、风靡欧洲的“中国风尚”(Chinoiserie)收藏与创作风潮。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展览是香港首度同时展出紫禁城及凡尔赛宫两大世界遗产的重要文物。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呈现十七、十八世纪,中法两国在宫廷的引领下,在科学技术、工艺、 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等多个领域所展开的广泛而深刻的交流。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 纪中法文化交流”特别展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 纪中法文化交流”特别展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第一单元 两座宫殿
以精选展品概览作为中法两国行政、生活和艺术中心,以及中法文化交流重要舞台的紫禁城和凡尔赛宫,并呈现中法两国君主作为文化交流重要推动者的风采。
乾隆帝朝服像 宫廷画家 清 乾隆(1736–1795年) 绢本设色立轴 故宫博物院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国王路易十四加冕礼服像 亚森特·里戈(1659–1743年) 1701–1712年 布面油画 凡尔赛宫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第二单元 科学与外交
聚焦中法之间的科学交流。路易十四所派遣的“国王数学家”耶稣会士赴华服务清宫,此后一百多年间,两国虽未互派外交使团,却通过来华传教士和各类科学仪器了解彼此,科学也成为中法交流的核心之一。
南怀仁款浑仪 清 康熙八年(1669年) 银镀金、紫檀木 故宫博物院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盘式手摇计算器 清 康熙(1662–1722年) 铜镀金、木 故宫博物院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第三单元 工艺互鉴与创新
探讨中法两国宫廷之间的工艺交流,重点展示陶瓷、玻璃、珐琅、丝绸等领域内基于两国工艺密切互动而诞生的珍贵器物。中法工匠相互学习、借鉴对方的精湛技艺和审美取向,创造出崭新的艺术形式,推动了两国的工艺发展与创新。
菊花纹壶 彩绘:约瑟夫·科托(1740–1812年) 胎体:让·丹尼尔·多尔弗(活跃于1780年代) 法国,1783年 金胎画珐琅 故宫博物院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展出的这件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因其花纹因极具中式风格,过去一直被以为是广东进贡清宫的器物,最新研究发现壶底有法国知名工匠“coteau”署名,证实原为法国制作,显示中法工艺交流之盛。
花蝶纹碗 清 雍正(1723–1735年) 胭脂红釉粉彩瓷 故宫博物院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第四单元 艺术和新知
通过凡尔赛宫里的中国风尚和紫禁城里法国画家的创作展现中法两国宫廷引领下的艺术对话。中法两国在思想和知识领域也有深入的交流影响。清宫以西洋风景人物作为装饰题材,而有关中国历史、文化、思想的著作则成为十八世纪法国乃至欧洲启蒙运动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乾隆帝瓷板像》 画稿:潘廷章(1734–1812年) 制造:法国塞弗尔瓷厂 画师:查理·埃鲁瓦·阿瑟兰(1743–1804年) 1776年 硬瓷、颜色釉、木镀金 凡尔赛宫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南京市集》 玛丽·莱什琴斯卡(1703–1768年)与亨利‒菲利普‒邦·科克雷(1735–1807年)、让‒马夏尔·弗雷杜(1710–1795年)、让‒菲利普·德拉罗什(1710–1767年)、让‒路易·普雷沃(1745–1827年)合作,由艾蒂安·若拉(1699–1789年)指导
1761年 布面油画 凡尔赛宫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沉浸式多媒体装置再现中法宫廷之美
展厅设有八个多媒体装置,入口处以全景影片展示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的壮丽建筑,影片配以香港中乐团演奏的音乐《冬之藏引》,灵感源自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让观众领略两座宫殿历经季节变幻、斗转星移,所谱写的一段壮美的时光交响。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 纪中法文化交流”特别展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展览更以多媒体装置引领观众沉浸式阅读1688年路易十四致康熙帝的珍贵信件。这封信以古法语撰写,路易十四在信中赞扬康熙帝,并希望派遣耶稣会士来华,带来更多的科学新知。信中更特地以“我们亲爱之好友”称呼对方。虽然此信最终未能送达康熙帝手中,但路易十四所派遣的“国王数学家”耶稣会士当时已成功抵达北京,正式开启了中法两国宫廷之间交流的大门。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 纪中法文化交流”特别展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展览海报
此次展览展期为12月18日至2025年5月4日。
(本文图文资料据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凡尔赛宫微信公众号)